人类在自然、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致损伤因素。所致伤病情危急,且可能为多因素、群体性伤害。要求施救者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对病情做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和有效救治。
淹溺
淹溺(drowning)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害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全球每年发生淹溺超过50万例,淹溺是引起儿童与青少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
通常将淹溺死亡称为溺死(drowned),用以下两种术语来对比描述淹溺导致窒息的机制:液体吸入肺所致称为湿性淹溺(wetdrowning);因喉痉挛所致无(或很少)液体吸入肺,称为干性淹溺(drydrowning)。
临床特点
(一)一般表现
淹溺者的许多症状和体征多发生在淹溺现场。缺氧是淹溺者最重要的表现,可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脑水肿,肺部吸入污水可发生肺部感染。在病程演变中可发生低氧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等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淹没于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存池等处时,除淹溺窒息表现外,还会伴有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和全身中*。
患者常表现为窒息、昏迷及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有颜面、指端发绀、面部肿胀,双眼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杂质,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及细湿啰音,四肢冰冷,腹部鼓胀,寒战。海水淹溺者有口渴感,可伴有头、颈部损伤。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体温。
(二)各系统表现
1.神经系统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肌张力增加、视觉障碍、牙关紧闭。
.循环系统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心音微弱或消失,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
3.呼吸系统剧烈呛咳、胸痛、血性泡沫状痰,两肺可闻及干湿哕音偶有喘鸣音,呼吸困难,呼吸表浅、急促或静止。
4.消化系统吞入大量水呈胃扩张,复苏时及复苏后有呕吐。
5.泌尿系统尿液可呈橘红色,可出现少尿和无尿。淡水溺水者复苏后的短期内还可出现迟发型肺水肿及凝血障碍。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可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蛋白阳性。吸入淡水较多时.可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吸入海水较多时,可出现短暂性血液浓缩,高钠血症或高氯血症。首次胸部X线,CT检查呈多种征象并存,其中常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表现有局限性的斑片状影,广泛的棉絮状影,主要分布于两肺下叶,肺水肿及肺不张可同时存在。住院1-4小时可能吸收好转或恶化。心电监护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阻滞。动脉血气分析约75%病例有明显混合性酸中*,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生命指征评估
1.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率及节律、皮肤色泽,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3.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低体温。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淹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须鉴别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淹溺,要通过详细了解既往史和检查资料做出判断。
急救处理
(一)现场急救
1.淹溺复苏缺氧时间和程度是决定淹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紧急治疗是尽快对淹溺者进行通气和供氧。要尽可能迅速将淹溺者安全地从水中救出。一旦从水中救出,立即清除口鼻内水、泥沙污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无反应和无呼吸的淹溺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特别是呼吸支持。
.倒水方法现场常用的倒水(控水)动作有:将患者腹部置于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施救者平压患者背部,将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或由施救者抱起患者的腰腹部,使背部朝上,头部下垂予以倒水。如有心跳呼吸骤停立即CPR,不应因倒水而延误CPR。
(二)急诊处理
经现场抢救的医院给予进一步的评估和监护,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循环呼吸功能。
1.机械通气对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全身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85%,并有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进行气管插管,并进行人工机械通气。原则是尽可能维持合适氧供及尽可能低的气道压。当患者意识清楚、呼吸恢复、循环稳定、血气分析正常、胸部X线好转后再考虑撤机。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淡水淹溺时,因血液稀释,应适当限制入水量,并适当补充氯化钠溶液,血浆和白蛋白;海水淹溺时,由于大量体液渗入肺组织,血容量偏低,需及时补充液体,可用葡萄糖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严格控制氯化钠溶液;注意纠正高钾血症及酸中*。
3.防治急性肺损伤早期、短程,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防治淹溺后发生的炎性反应、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淹溺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脑损害,尤其是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改善通气,维持血液中二氧化碳处于正常水平,降低颅内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及呋塞米等治疗减轻脑水肿,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5.防治低体温对冷水中淹溺者按低体温处理,可采用体外和体内复温措施(参考本章节“冻伤”)。
6.对症治疗对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积极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溶血明显时可输血,以增加血液携氧能力;应用皮质激素可能有助于对抗脑水肿、肺水肿和溶血;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防治感染等。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