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摘要
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患者发生时心动过速等问题导致。在诱发心动过速的原因中,除了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等,心力衰竭也是一大原因。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发生病理改变的心脏抵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正常机体要差很多。此外,患者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都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因此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并不适合使用这些药品进行治疗。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已有临床证据表明,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疗效很好,无禁忌症,且不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养心定悸胶囊是以炙甘草汤为基础,现代工艺制成的中成药,对于一些症状明显,但不适合使用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养心定悸胶囊进行治疗。为了在临床上更好的推广运用,开展了本次研究。
养心定悸胶囊几方面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经过大鼠实验,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养心定悸胶囊可明显抑制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钠离子的内流,使得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下降。此外,养心定悸胶囊还可以使阴虚模型大鼠的心电图得以改善,使得心率下降,窦性心律得以恢复。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养心定悸胶囊进行预防,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纠正较为亢奋的神经活动,从而纠正机体的肾上腺素受体功能。
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对大鼠的离体右心房进行养心定悸胶囊内容物溶解液注射,进行强度-时间曲线的测定,并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形成强度-时间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养心定悸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老鼠心脏乳头状肌的兴奋性。
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
已有报道证明,养心定悸胶囊对结扎大鼠的左冠状动脉前肢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现象有一个保护功能。它对结扎大鼠行冠状动脉结扎后引起的室性早搏、室性过速等心律失常等发生几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于在结扎过程中出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缩小再灌注之后机体出现的心肌梗死面积,也抑制了再灌注之后产生的乳糖脱氢酶和心肌磷酸激酶的释放,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而有效的维持钙离子浓度稳定。
抗衰老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在对小鼠饲喂养心定悸胶囊后,小鼠的外周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明显升高,且小鼠体内氧化脂质的含量也显著的下降,小鼠体内的自由基被大量的清除。小鼠的新陈代谢速度明显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也显著提高。小鼠的延髓呼吸中枢也兴奋起来,使得机体改善了对缺氧状态的耐受能力。对机体的消化、造血、循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改善。综上所述,养心定悸胶囊对机体延缓衰老是很有帮助的。
其他作用
在对甲亢小鼠进行养心定悸胶囊灌胃之后,发现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重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养心定悸胶囊可以发挥镇静作用,还可以增强体质,使机体抗缺氧的作用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养心定悸胶囊具有利尿和抗休克的作用。
结论
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过程中,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安全系数更高。且前人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发现,抗心律失常的终极目标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不是一定要终止心律失常的发作,中医在此方面效果更为突出。养心定悸胶囊作为成熟方剂的成熟现代制剂,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基础上,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步伐加快,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衰患者进一步增加,危害的范围更加广泛。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复杂,原因多样化,需要患者针对自身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中医讲究辨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某些情况严重的患者而言,中药治疗的效果会更好,更安全,治疗后的预后效果也更好。结合现代化的治疗措施,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可以显著提高。
心律失常在中医上属于“心悸”、“怔忪”范畴,其发作具有阵发性特点,常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失眠等症状,发病的原因通常是情绪变化太大和劳累过度所致。养心定悸胶囊以炙甘草益气复脉,以人参益气安神,再辅以生地、麦冬、阿胶、黑芝麻等滋养患者的气血,从而解决患者气血亏虚损及心脉引发的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问题,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应该严格遵循实验设立的原则,从统一标准、增设客观性指标入手,多进行一些标本丰富、具有前瞻性和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实验,以提高实验的深度和可信度,推动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申明:本文仅用于专业医学人士学术讨论及交流目的,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医疗处方、诊断意见或治疗方案。对与本文有关的任何纠纷本运营单位不负有任何责任。
简要说明书
养心定悸胶囊
地*、麦冬、红参、大枣、阿胶、黑芝麻、桂枝、生姜、炙甘草。
养血益气,复脉定悸。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
口服,一次6-8粒,一日2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