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梯形图判断病因,快看看你能不能正确分析。先来看一份心动过速发作图~
这种窄QRS波心动过速,
不管采用什么鉴别流程,
寻找P波都是最重要的。
遗憾的是,
最重要的,往往也是最困难的。
对于这种心率bpm的患者,
BIX法则往往提示:
T波中可能隐藏有一个P波。
那该病例可能是2:1房速。
然而仔细分析V1导联,
似乎有所谓伪r波,
下壁导联似乎也满足伪S波标准,
这样又符合AVNRT特点。
实践提示我们,
如果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好鉴别,
那么心动过速终止后的心电图,
可以提供很多对比。
我们来看看转复后心电图~
这份心电图确实可以看到P波,
但仔细分析,却发现,
该患者P波有三种形态。
以V1导联为例,
红蓝紫三种颜色箭头,
分别提示三种不同起源的P波。
形势没有明朗,
反而变得更加复杂化。
但实际上,
只要我们搞清楚三种P波,
及其与QRS波的关系,
该患者即便不进行电生理检查,
同样可以确诊!
梯形图,一种古老的诊断手段,
用于分析此类复杂心律失常,
往往可以柳暗花明。
从该病例梯形图看:
第一种P波为窦性心律,
正常下传形成了QRS波。
第二个P波实际为房性早搏,
但其房室传导时间明显延长,
提示该P波通过房室结慢径下传。
其QRS波后P波,
实际上为通过快径逆传的逆P。
其后5个心动周期,
都是正常窦性心律,
通过房室结快径下传。
梯形图中第二个房早落在了房室结不应期,
未能下传心室(红色点),
又经过两个心动周期。
第三个房早(红色点)再次通过慢径前传,
分别前向激动了心室和逆传激动了心房,
仔细对比就会发现与逆P同时出现的QRS波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形态
完全一致!
故而从梯形图可以得出结论:
患者发病基础应该是房室结双径路,
心动过速发作图为AVNRT。
后续电生理检查证实上述结论,
患者行慢径改良成功!~
本文来源:孔较痩责任编辑:赵景瑜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