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就图论图,只做透彻解读!
病因甄别、合并疾病、
体格检查、可能诊断、治疗策略……
一份临床综合的心电图说明书!
“读心有术”栏目每天与您相约!
《读心有术》心电图判读
期
题干
首诊医生接诊一位22岁男患,主诉“心跳快”。过去数月,患者间断出现心悸,好发于夜间平卧入睡时,每次持续几分钟,症状突发突止。否认呼吸困难、胸部不适、先兆晕厥等症状。体格检查示发育良好、无痛苦病容,心脏及全身检查正常。刚接受检查不久,患者就诉再次出现上述心悸症状,此时测血压较前轻度下降,心脏检查提示快速心率伴节律不齐,医生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如ECG20A,并将其与2年前患者参加竞技体育体检时所做心电图进行了对比,如ECG20B。
问题:考虑是何种心律失常?确诊什么疾病?
点击可查看大图
建议先自己翻译解析,再下拉查看答案
答案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诊断:ECG20A——宽QRS心动过速,房室分离,夺获波,室性心动过速(分支室速);ECG20B——正常窦性心律,房性早搏。
英文解析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中文翻译
解析:ECG20A——心率bpm,节律规整。QRS波增宽,时限0.14s。虽然QRS波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可见如图R波(→)和V6导联窄S波(←),但是I导联终末未见S波,所以并非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另外,该图也非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约-30°左右(QRS波主波在I导联直立,aVF导联倒立,II导联双向);PR间期0.18s。图中可见散在P波(●,▼),但是P波与QRS波并无固定关系,所以考虑房室分离。P波在V1导联和II导联最明显,例如V1导联上第六个、第九个、第十六个、第二十一个QRS波前可见P波(▼),II导联上第六个、第九个、第十八个QRS波前可见P波(●)。另外,ST-T形态有轻微改变(↓)(提示ST-T段重叠有P波或存在复极改变)。仔细观察,QRS波形态也有轻微改变(↑)。综上所述,此心电图为宽QRS心动过速,房室分离,第二个QRS波为窄QRS波(∧),是夺获波或Dressler波,提示房室分离。ST-T段和QRS波轻微改变是室性心动过速的特点,这是由于室性激动不是经正常希浦系统传导而来,而是直接通过心室肌传导。心室肌局部电生理特性决定其除极和复极序列的变化,因此就会引起ST-T段和QRS波的变化。相比而言,每一个室上性心动过速的QRS波,不论源于何处(窦房结、心房肌或者房室结),总是经由相同的路径传导至心室肌(希浦系统或者旁道),因此除极及复极波形态总是相同的。最后,V4-V6导联存在RS波型,R波比S波增宽,反映出心室激动的初始阶段出现非正常传导——这是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的另一个特点。
需要指出一点,通过比较aVL导联和aVF导联QRS波时限最大值可发现,aVF导联QRS波群之前的小负向波实际上也是QRS波群的一部分(
)。
该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形态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且存在电轴左偏(接近左前分支阻滞)。此外QRS波并不是很宽,这些特点与分支型室速一致(包括左束支任一分支)。此病例为左后分支型室速引起的上述QRS波形态和电轴特点。左后分支型室速是一种最常见的分支型室速。分支型室速(一种左室特发性室速)又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者Belhassen室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心脏病的年轻患者,通常不会引起心脏性猝死,因此患者也通常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
英文解析
点击可查看大图中文翻译
解析:ECG20B——与ECG20A为同一病人,心率64bpm,节律规整。每个QRS波前可见一个P波(+),PR间期恒定(0.18s)。I,II,aVF,V4-V6导联P波直立,因此为正常窦性心律。然而,第十个和第十一个QRS波是提前的(∧),这两个QRS波前的P波形态有轻微改变(如V1导联和II导联所示)(*)。这些房性早搏之后存在停顿或者更长的RR间期(?)。QRS波时限正常(0.08s),形态正常,电轴位于0°~+90°之间(II、aVF导联QRS波主波直立),QT/QTc间期正常(/ms)。ECG20A中的夺获波的QRS波形态和PR间期与此图正常窦性心律中的是相同的。(翻译:首都医科医院孙雪荣)
如有疑问请在底部留言,小助手会帮您请教专家哦!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