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
TUhjnbcbe - 2020/12/15 13:28:00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tslf/181207/6698604.html

一、心律失常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房室折返、室性);房扑、房颤;室扑、室颤。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窦房传导阻滞;房内;房室;束支或分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或室内。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二、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因、诱因

1.烟、茶、咖啡、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

2.发热、贫血、休克、甲亢、心肌缺血、心衰、肾上腺素、阿托品

1.健康青年、运动员、睡眠;

2.颅内疾病、缺氧、低温、甲减、阻塞性*疸、拟胆碱药物(新斯的明等)、胺碘酮、β阻滞剂、钙阻滞剂、洋地*、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梗

窦房结病变、周围神经、心房肌病变、动脉供血减少、迷走神经张力高、心律失常药物

ECG特点

窦性P波规律出现

心律>次/分

QRS波正常

窦性P波规律出现

心律<60次/分

伴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差异>0.12s)

持续而显著的窦缓<50次/分

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

窦房阻滞与房室阻滞并存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治疗

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

必要时用β阻滞剂、地尔硫卓

无症状无需治疗

有排血不足症状,用阿托品、麻*碱、异丙肾、心脏起博

无症状无需治疗

有症状安装起搏器

三、期前收缩(早搏)

为明确区分窦性P波及非窦性P波,将后者称为Pˊ波,8版内科学无Pˊ波写法。

房性

交界性

室性

激动起源

心房任何部位

交界区

交界区以下

P波

无窦性P波

提早出现的房性Pˊ波与窦性不同

无窦性P波

逆行Pˊ波在QRS前、中、后

无窦性P波

偶有逆行Pˊ波

QRS波

Pˊ波后可有可无QRS波(阻滞或未下传)

形态多与窦性QRS相同,少数不同(室内差异性传导)

Pˊ波后有QRS波

形态多与窦性QRS相同,少数不同(室内差异性传导)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

QRS>0.12s

代偿间隙

不完全代偿间歇

完全代偿间歇(少见)

完全性代偿间歇

完全性代偿间歇

治疗

无症状无需治疗

戒烟、酒、咖啡

普罗帕酮、莫雷西嗪、β阻滞剂

通常无需治疗

详见后

室早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

(1)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

(2)症状明显:戒烟、酒、咖啡,必要时β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3)二尖瓣脱垂伴室早:首选β阻滞剂。

2.急性心肌缺血

(1)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并发室早:不主张早期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若发生窦速+室早,应用β阻滞剂;

(2)急性肺水肿或严重心衰合并室早:改善血流动力学,排除洋地*中*、电解质紊乱。

3.慢性心脏病变

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常伴室早,首选β阻滞剂,严禁I类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莫雷西嗪、普罗帕酮)。

四、心动过速

室上性

室性

ECG特点

心率~次/分,节律规则

QRS正常,伴束支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宽大

逆行P波

心率~次/分,节律可规则或不规则

房室分离

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特征性)

临床表现

突发突止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心悸、紧张、乏力

非持续性室速无症状

持续性出现气促、低血压、心绞痛、晕厥,甚至心衰

治疗

1.刺激迷走,腺苷、维拉帕米,洋地*、β阻滞剂

2.电复律、射频

1.利多卡因

2.电复律、射频

五、房颤分类

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

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d(常≤48h),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非自限性

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y,患者有转复愿望

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无转复愿望

房扑

房颤

ECG特点

F波~次/分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传导比率)

QRS正常或增宽(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

f波~次/分

心室率不规则

QRS正常或增宽(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

临床表现

心室率不快,无症状

快,心绞痛、充血性心衰

心室率>次/分,心绞痛、心衰

心排出量可减少25%以上

可并发体循环栓塞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脉搏短绌

治疗

减慢心室率(β阻滞剂、洋地*、钙阻滞剂);转复(奎宁丁、普罗帕

酮);合并冠心病或心衰(胺碘酮);直流电复律(最有效);食道调搏;射频;抗凝

减慢心室率(β阻滞剂、洋地*、钙阻滞剂);转复(胺碘酮);电转复;射频;抗凝(抗凝、转复前后抗凝)

1.抗凝(合并瓣膜病,用华法林;无则采用CHADS2评分)

危险因素

评分

处理

年龄≥75y(1分)

高血压(1分)

糖尿病(1分)

近期心衰(1分)

血栓栓塞病史(2分)

≥2分

华法林

1分

华法林或阿司匹林

0分

无需抗凝

2.转复前后抗凝治疗(房颤持续超过24h)

抗凝(华法林3周,INR2.0~3.0)----转复(药物或电)----抗凝(华法林3~4周)

六、室扑、室颤

七、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治疗

一度

PR>0.20s

无需治疗

二度I型

PR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不能下传心室

无需治疗

二度II型

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

心室率显著缓慢有症状者给予起搏治疗

阿托品用于阻滞部位在房室结

异丙肾上腺素用于任何部位阻滞

三度

房室分离

八、室内传导阻滞

========丁香园执考助手========

=====ou=====

↓↓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