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Special/bjnpxyyzl/m/心律失常,这毛病的“老窝”就在咱的心这儿。有句话说得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咱自个儿身体里正气足,邪气就不容易找上门,可要是正气虚了,邪气就爱来捣乱。就好比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外敌就不敢轻易入侵;要是国防弱了,那可就麻烦啦。心律失常也是这么回事,心脏自身的气血阴阳亏虚,就是这病发作的“导火索”。心脏就像个勤劳的“泵血小马达”,主管着血脉,还是精神的“小宿舍”。心气和心阳呢,是心脏维持正常工作的“动力小引擎”,而阴血就像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小仓库”。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者生了很久的病,身体没调养好,又或者被邪毒、药毒这些“小坏蛋”给盯上,损伤了心脏,就会导致气血阴阳亏虚。气血不顺畅,就像马路上堵车了,血行不畅,心神也得不到滋养,就开始在心里“蹦迪”,出现动悸的情况。《素问?痹论篇》里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就有关节疼(脉痹),一直没好,又被邪气缠上,结果邪气跑到心脏里捣乱了。心脏被折腾得血脉不通,一烦躁,心脏就跳得更厉害了。《素问?逆调论篇》也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意思就是说,晚上睡不着,一躺下就喘气,是因为有水气跑到身体里捣乱了。这也说明心悸和外邪跑到心脏里有关,像病毒性心肌炎,十有八九都会出现心律失常。
心悸这事儿,看病的时候还得把肝、胆、脾、肾这些脏腑都拉过来一起“会诊”。为啥呢?心脏就像个大领导(君主之官),相火就像个小助手,代替心脏干活,藏在肝和肾中间。要是被情绪伤到了,或者累过头了,相火这个小助手就没力气了,人就会变得悲悲戚戚、抑郁寡欢,火也不旺了,心神就开始不安分。还有啊,一生气,怒火就把肝给伤了,怒气往上冲;一害怕,把肾也吓得“哆嗦”,肾精都跑了。下面阴虚,上面火又往上冒,心神被这么一折腾,就烦躁得不行。《素问?经脉别论篇》说:“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素问?举痛论篇》也讲:“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这就告诉我们,心悸和惊恐关系可大了,一害怕把肾伤了,肾阳虚了,接着心阳也跟着虚,心悸就找上门了。
现在的人啊,饮食不太注意,想啥吃啥,还老是操心这操心那,脾这个“小管家”就容易累坏了。脾一虚,就容易生湿痰,湿痰再一“变身”,就变成热痰,到处乱窜,跑到经络里,把心神搅得不得安宁。还有些人爱吃大鱼大肉,这些东西在身体里一“发酵”,就变成火和痰,痰火往上一冲,把心神给扰乱了,也会导致或者诱发心悸。在临床上,经常能碰到因为情绪不好,要么整天发愁,要么一生气就火冒三丈,要么突然被吓到,结果就出现心律失常的人。《丹溪心法?惊悸怔忡》里说:“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痰因火动。”意思就是说,心悸很多时候是因为血虚,而且强调了“痰”和“火”这两个“小麻烦”在发病里起的坏作用。辨证论治看病的时候,得把天时、地利、人和(三因治宜)都考虑进去,再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些招都用上。具体有下面这些情况:
气阴两虚证:感觉心里慌慌的,坐起来就头晕,有时候还特别容易饿,晚上睡不着,嘴巴干干的,手脚心发热,没什么力气还老是出汗,舌头红红的,舌苔很少,脉搏跳得又细又快,或者左边寸脉虚散,右边关脉虚弦,也可能出现结代脉。在心悸患者里,这种证型还挺常见的,不管是快速型还是慢性心律失常都能见到。一般病程都比较长,身体都虚损了,营血不足就容易生内热。治疗的时候就得用酸酸甜甜的药来养阴,再补补气,让心神安定下来,全用温和的药。
用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生地、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要是心阳不太给力,就加点肉桂;晚上睡不好,梦还多,就加炒枣仁、夜交藤;头晕,脉搏跳得很躁动,就加石菖蒲、磁石;有高血压,就加夏枯草、石决明;要是病毒性心肌炎,就加连翘、蒲公英。
药方解析:这个方子是生脉饮和炙甘草汤变来的。生脉饮就像个“气阴小卫士”,能让心肌收缩更有力,调整心肌细胞的“小工厂”(新陈代谢),改善心肌供血,还能对抗心律失常。用太子参代替人参,是因为太子参功效和人参差不多,还没人参那么“火爆”(燥热),既能补气又能生津,还能搞定虚悸,属于补气药里的“小清新”(清补之品),不管是快速型还是缓慢型心律失常都能用。炙甘草汤更厉害,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把阴阳都调理得服服帖帖,是医圣张仲景用来治疗心悸动、脉结代的“王牌药方”。现代研究发现,它对好多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都有保护作用。丹参能活血化瘀,让经络通畅,还能清心除烦,经常和炒枣仁一起用,能让心率慢下来,还能把动脉扩张得大大的,增加冠脉血流量,特别适合快速型心律失常和老是早搏的人。再加上生龙牡,就能让潜镇收神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心肾阳虚证:心里老是慌慌的,没什么精神,气短,稍微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特别怕冷,手脚冰凉,脸色白白的没血色,舌头淡,舌苔白,脉搏沉细没力气,或者出现结脉。这一般是病了很久,身体虚得不行,相火这个小助手太弱,心脏这个大领导也没精神了。临床上常见于病窦综合征和窦性心动过缓的人。治疗就得补补阳气,让气更足。
用药:太子参、党参、制附子、黄芪、淫羊藿、丹参、夜交藤、麦冬、五味子。这个方子是从参附汤变来的,还藏着“阴中求阳”的小秘密。
药方解析:现代研究发现,参附汤能让冠脉血流量变多,提高缺血心肌的“抗缺氧小能力”,对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都有治疗效果。要是阳虚了,水液代谢也出问题,水气跑到心脏里捣乱,就把麦冬去掉,加点炒白术、云苓。要是血行不畅,心脉被堵住了,就加当归、泽兰。
痰火扰心证:时不时就感觉心悸,心情烦躁,容易被吓到,头晕晕的,胸口闷,痰还特别多,有时候感觉头重脚轻,身体没力气,吃不下东西,还老是恶心,嘴巴又干又苦,晚上睡不好,梦还特别多,舌苔又黄又腻,脉搏滑数,或者又细又涩,还可能出现结代脉。烦躁、容易被吓到、晚上睡不着、老是做噩梦被惊醒、心里怕怕的、痰多还恶心,这都是心胆太虚弱的原因。胆就像个“中间小纽带”(属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是心和肾交接的地方。心气通过胆往下和肾交接,肾气也通过胆往上和心交接。胆气一虚,心肾二气就很难交接,所以就老是心悸,烦躁还容易被吓到,好几年都好不了。治疗就得清清热,化化痰,再养养心神,用黄连温胆汤变一变。
用药:柴胡、黄连、半夏、陈皮、枳壳、茯神、炙甘草、大枣、太子参、蒲公英、竹茹、珍珠母。
心血瘀阻证:心里老是慌慌的,时不时还心痛,痛起来就像被针扎一样,嘴唇和指甲都紫紫的,舌头也是紫黯的,还有瘀斑,脉搏很涩,或者出现结代脉。这是因为心气一直都不太足,推动血液的力气不够,心脉被堵住了,心神也得不到滋养。
用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红花、川芎、赤芍、柴胡、牛膝、炙甘草、细辛。这个方子是血府逐瘀汤和生脉饮合在一起变的。
药方解析:血府逐瘀汤可是《医林改错》里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的超级名方。主要治疗胸痛、心里烦闷、脾气急躁、晚上多梦,还有那种“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的情况。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能让缺血心肌的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水平蹭蹭往上涨,达到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看病的时候,经常会加细辛,用来通经活络,也没发现有啥不良反应。
阳虚欲脱证:心悸已经很久了,突然就晕倒了,汗出得像油一样,脸色青青的,舌头淡,脉搏特别微弱,都快摸不到了。
用药:用参附汤变一变,再加上大量的黄芪、山萸肉、龙骨、牡蛎。
药方解析:这种证型临床上不太常见,像病窦快慢综合征、心源性猝死这些,一般都得中西医结合赶紧抢救。
#质感创作人成长计划第二期#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