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清华女生状告3部委:制度推动像口钟 撞了才会响
本刊张蕾发自北京状告三部委前,李燕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放弃保研资格,报考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第后,人人夸她勇敢。9月9日,她将一纸诉状递给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状告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要求其公开副部长的分工职责等情况,包括分管部门、兼职状况及其负责联系的单位。 告状 在李燕眼里,跟勇气无关,顶多只能说明 我可能就是比别人稍微认真了一点 ,学法律的人, 多多少少还是有法治的理想情怀在。 理想主义像一座玻璃温室,花朵们如李燕,一边自顾纯净生长,一边张望外面的世界。态度尚好,就是时而荒谬李燕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宪法行*法专业的研究生,2013年毕业,今年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在导师的提示和建议下,她打算做副职研究,探讨副部长的职责权限、行使职权的模式等,由于各部委官上对职权范围的公布有限,李燕决定申请*府信息公开。这个小姑娘在着手查询资料以前,对副职没什么概念, 可能就是比正职低一点 ,至于分管, 在我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个在我脑袋里都没有概念。 她对社会的体验并不丰沛和直接。她爱引用学者的话,对相关法律规定熟稔,社会的复杂运行让她好奇,甚至兴奋。 你刚好上课上到说可以申请*府信息公开,你想, 哦这样啊,那我也去试一试。 跟*府打交道成了李燕一段时期内人生体验的内容。只是她没有想到,申请过程中, 竟然会有这么多七七八八的状况出来 。课堂上,学生老师们把*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和外延尽量掰扯清楚,法律的界定是不能含糊的事项,而实际拿到行*机关去的时候, 我感觉他们并不是太在意这个,不在意学术上或者惯例上形成的*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是什么。 她从第一批申的部委获得信息的平均时间是27到28天(《*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依申请公开的期限是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在漫长的等待里,李燕修正了以前天真的观念 我问你要,你给我就是了,又不是特别难的信息 ,她开始知道,信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要报不同部门领导批准,如果赶上领导出差,那只能延长时限。传说中的 行*机关 办事难 ,李燕体会到了。在漫长的等待中,她也学会了预判。最常接到的电话是刚好第15日那天打来的,那几乎一定是要求延长时限的。等待让李燕学会了有耐心和自我宽慰,一两个电话找不到正确的管事人,那就再接着打三四个电话。对方说,你发过来的PDF或者WORD是更高版本的,打不开。她就不厌其烦地再发一次。公务员的说话态度都 蛮好 ,但在跟*府人员的互动中,她学会了 交锋 。比如办事人员以 职能在不断变化当中 作为不提供信息公开的理由。李燕立马接茬:变没有关系,我就要现在的。再比如,电话那边的公务员说:副部长的职能属于我们的内部事项,跟外界有什么关系呢?李燕就开始背诵和分析法条: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副部长属于国务院各部委法定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而言,他(她)是整个*府架构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个人。(而既然)作为*府组织的一部分,根据*府信息公开条例,他的权限是应该公开的。您看,我就没问您是负责什么事务的 至于有些部门追问李燕到底要在文章的哪一段运用这部分*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对她的目的怀有疑虑地盘问,她也逐渐习惯。 *府信息公开施行的时间并不长,*府机关没有公开的习惯,它会觉得公开有一点不舒服,另外就是他们没有经过长期的申请、被申请、去法院诉讼的历练,他们还不会鉴别什么信息公布出去会有危险。 最开始的被拒绝让李燕心里有些难受,也着急。后来她渐渐觉得,这事儿也挺有意思。好奇心战胜了受挫心理,她决定向所有可以申请的部委都提出请求,完善资料。事情变得 越来越有意思 ,她甚至能够在跟办事人员的谈话中,感到一些微妙。 有时候能感觉出办事人员给我那种理由,他们自己心里会觉得不太恰当,心里挺虚的。 能去部委工作的,怎么说也起码是比较好的大学里的研究生毕业,对*府信息公开就算再不了解,你说出一句话,它荒谬不荒谬,在我们心里面是有一个共识在的。 李燕的这个判断来自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初的回应。该部门告知李燕,因为她没有提供具体的文案名和文案号,所以 不能受理 。 法律规定的是,如果你知道(文案号)就尽量提供。我觉得公民是有这个配合义务的, 但如果你说不提供文案名和文案号就不提供信息公开,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作为任何一个公民,不是在这个机关工作 (怎么可能知道文案名文案号?) 4个月下来,有3个部委的没有答复或者答复不符合申请要求,李燕按照事先想好的解决方式行事 起诉。 我申请了那么多部委,不管过程怎么样,最后只有3个部委没有给我信息。所以说, 还好吧,没有那么差,虽然也没那么好。